当中国制造2025遇上德国工业4.0





2013年初,德国提出了工业4.0计划,认为当前世界正处在“信息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结合”,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中。德国表示要积极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,并重点围绕“智能工厂”和“智能制造”两大方向,巩固和提升其在制造业的领先优势。 

在推进工业4.0的进程中,无数传统行业界线将被打破,产业链将被重新分工构建,由此迸发出的生产力将是颠覆性的。而这种颠覆性背后的潜台词正是工业4.0时代对“人”的作用和影响——工人是否会被机器人替代?智能工厂还需要专家吗?企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有用吗? 

在欧洲,已有不少预言家悲观地描绘了未来工业“灾难性”的场景:工厂空无一人、与世隔绝,人的工作被机器取代,失业率高涨……事实并非如此,即使是在工业4.0时代,工厂里也不会空无一人——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角色将由服务者、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、协调者、评估者、决策者。因为在智能机器完成生产制造的背后,必须由人承担起诸如设计、安装、改装、保养,以及对信息物理系统、新型网络组件进行维护等工作。他们同时还要对生产设备模式、框架结构、规章条款进行优化,利用信息技术令仿真程序运转,并对替代方案进行评估——也就是说,即便拥有了“智能”,产品仍不能决定自己将如何被生产出来,而是要根据决策者——即人优化出的生产方案进行生产制造。 

随着人在生产制造中的角色和作用发生改变,工业4.0时代对优秀员工的评判标准也发生了变化:由于对产品和生产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,智能制造对员工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高;未来的工作岗位将更加注重技术专业性,熟练工种逐渐减少,能动性岗位越来越多。为了更好地拥抱工业4.0时代,企业需要储备和培养更多数据科学、软件开发、硬件工程、测试、运营及营销等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。 

要想获得这些高技能人才,中国制造企业必须大力推进人才队伍转型。这种转型,需要国家、企业、社会及个人共同持续推动。对此,应从两方面发力:助推职业教育变革、重视岗位培训

文章来源:商业评论网

上一篇:
下一篇:
17791676230
3155116188